娱乐天地怎么玩

七旬老人1天痛失三子,欠下60多万债务,却郑重承诺:人走账不灭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娱乐天地怎么玩 > 新闻动态 > 七旬老人1天痛失三子,欠下60多万债务,却郑重承诺:人走账不灭


七旬老人1天痛失三子,欠下60多万债务,却郑重承诺:人走账不灭

发布日期:2025-04-15 15:35    点击次数:106

2006年,浙江温州霞关镇的一个小渔村里,年逾古稀的老人正抱着黑白色遗像不住抹眼泪,一群人围坐在他身边,手里都拿着皱巴巴的纸条。

众人想开口说话,看着老人瘦弱颤抖的身躯又觉得张不了嘴,没想到老人率先开了口:“做人要凭良心,儿子欠的债我替他们还,不能丢了儿子的脸!”

老人是霞关镇三澳村的一个普通渔民吴乃宜,他靠着这片海域中的资源抚养大了四个儿子,随着捕鱼方式的革新,儿子们决定贷款集资买一艘新型钢制渔船。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兄弟四人乘船出海打渔的时候,一场百年难遇的超强台风猛然来袭,遮天蔽日的巨浪吞噬掉三个儿子的性命,只有二儿子逃出生天。

这场渔猎不仅血本无归,还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当债主们拿着欠条上门讨钱时,还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老人吴乃宜没有逃避,而是承诺一定会替子还清六十多万的债务。

展开剩余93%

人走账不灭,吴乃宜背负起沉重的经济压力,拾荒六年,终于在生命抵达终点之前偿还了所有欠款。他在物质上一生贫穷,却在精神上无比富有,诚信就是属于他的财富。

美满渔家遭受飞来横祸

吴乃宜家世世代代就生活在霞关镇临海一面的三澳村中,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们一直以捕捞海货卖钱为生,一望无垠的大海无私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渔民。

吴乃宜养育了四个儿子,他们在腥咸的海风和起伏的波涛下逐渐成长,吴乃宜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也在努力教育孩子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要靠劳动来致富。

四兄弟每天早出晚归,摇着木船在近海撒网捞鱼,几年下来攒得不少积蓄,纷纷娶妻生子,一大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此时的吴乃宜儿孙绕膝,感觉穷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

看着隔壁村里都用上了装配雷达的大号铁皮渔船,四兄弟心里蠢蠢欲动,想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先进捕鱼设备。

祖辈上流传下来的渔猎古法在这个效率为王的时代已然不适用,他们四人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集资买一艘装配高科技设备的现代捕鱼船。

正好当时虾皮产业走势良好,不少人出海捞虾赚得盆满钵满,这更加坚定了他们买船的决心,四兄弟掏光家底终于凑出了四十万元决定放手一搏。

但当时这些钱要想买到一艘上好的船还远远不够,他们又向霞关镇上的银行贷款三十万才填补上漏洞。

当一家人看见巨大的钢制渔船像座山一样停靠在港口时,满心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要想成功出海打渔,还得给船上装配上好的绞网机、起吊机和探鱼仪等等,此时囊中羞涩的兄弟们又四处问村中亲戚打欠条借钱筹款,才堪堪买下成套完整的打渔器具。

父亲吴乃宜看着儿子们为了“新型打渔”忙前忙后,选择放任他们大干一场。

他想着,自己那传统的织网捞鱼的手艺也到该退休的年代了。

2006年8月10号的早晨,吴家四兄弟摩拳擦掌,兴奋地登上了那艘承载了一家人希望的大船,浩浩荡荡向大海深处驶去,四人兴致勃勃地在船上调试着各种设备。

渔船沐浴在暖融融的晨光中,在碧蓝的海面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波痕,日光打在水面上四处反射,犹如碎裂的黄金。

四兄弟搜索着虾群,感叹着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出海了。

为了捞到更多海产,他们决定把船开进深海,毕竟现在无风无浪,大家都十分放心。果然最后他们发现了大批珍贵鱼虾,凭借着新设备四人成功捞上来一网又一网。

很快船舱里就堆满了活蹦乱跳的鱼虾,这次出海可真算得上满载而归。四兄弟情不自禁地哼着歌儿,悠哉悠哉调转方向开始回家。

海上的天气瞬息万变,刚刚还挂在天空的大太阳,突然就被一片片霾云遮盖住,海面上吹起了狂风,波浪被撩动使劲拍打着渔船,原本宛如钢铁巨人的船此刻也如一叶扁舟般随风摇摆。

海风越吹越大,霾云将一整片海域都紧紧笼罩起来,原本温暖明亮的大海此刻却伸手不见五指,呼啸的风带起大片水浪敲击在甲板上,大哥吴秀柱眉头紧锁,让大家赶紧穿上救生衣躲进舱里。

渔船如同断了根的浮萍在波涛上摇摆,一道道遮天巨浪不断拍打过来,瞬间吞没了整条船,老三吴秀远眨眼间就被吞噬的无影无踪。

老大吴秀柱和老四吴秀全在波浪中沉浮,他两的双腿被船上挂着的渔网紧紧缠住无法脱身。老二吴秀本扒在翻倒过来的渔船边上,老大奋力把一堆救生圈砸向他,然后就跟老三一起被乱流拖下海中。

8月10号傍晚,吴乃宜扛着风雨等在码头栈道上,他眺望着儿子们出海的方向,祈祷着能看见平安归来的渔船,站立许久,终于抵挡不住肆虐的狂风,他只能先躲回家里。

这是一场百年一遇的超级台风,太平洋上诞生的台风“桑美”带着十七级风力席卷了浙江沿海,霞关镇一代遭受重创,它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

许多靠海为生的渔民因此遭受重创,吴乃宜再等不到儿子们生龙活虎的归来,原本出海的良辰吉日变成了几兄弟的祭日。

七旬老人拾荒替子还债

台风过后,救援人员立即出海搜救受困渔民,吴家老二吴秀本套着救生圈在海上漂浮着,他的腿被船上卷下来的铁片划伤,又受海水泡了一整个晚上,整条腿几乎不能走路。

当得知三个儿子都不幸葬身海底的噩耗之后,吴乃宜悲痛欲绝,眼泪止不住地流,整个人被打击地好像又老了十岁,身形更加佝偻。

这场飞来横祸将原本和美的家庭轰然击碎,吴乃宜白发人送黑发人,四个儿子死了三个,剩下的老二还在医院昏迷不醒。

老人只感觉苍天无眼,所有厄运都降临在了自己头上。

强打精神的吴乃宜亲手替儿子们操办着丧事,还没等他从丧子之痛中恢复过来,就有债主陆陆续续的找上门来掏出欠条,这对于失去顶梁柱的吴家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实债主大多是同村的乡里乡亲,当他们来到吴家看到这样痛失三子的悲惨场景时,也不忍心开口讨钱。

但台风“桑美”对整片沿海村落都造成了重创,众人家里也处境艰难。

大家原本对遭受了家破人亡惨剧的吴家不抱希望,没指望这个年逾七旬的老头能还上债务。

但吴乃宜用年迈的肩膀撑起一片天地,他郑重发出承诺,一定会把儿子们的欠款还清。

也有邻居听闻此事后来劝说老人不要还,吴乃宜正色说:“做人要讲诚信,就算只借了一分钱也要还,人走账不灭,我不能让儿子死不瞑目啊!”

没过多久,吴乃宜拿到了三个儿子的人身保险费和渔船的保险赔款二十万元,一收到钱他就来到了霞关镇上的银行,用它偿还儿子们的贷款。

工作人员看着老人从破旧的衣袋里掏出塑料袋包好的钱币时,简直不敢置信。

老人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自己一定要帮儿子把钱还清!

新渔船被打捞回来之后被转手变卖了二十万,被家中两个不堪忍受的儿媳拿了多半便离开了。

吴乃宜把剩下的钱按照账本还给债主,他看着总数高达六十多万的欠款,感觉头痛欲裂。

为了早点省出剩下的几十万块钱来,吴乃宜每天吃糠咽菜,一天最多两顿饭,平日里经常摘颗地里的白菜用水一煮就是一顿。

逢年过节时,有古道热肠的好心邻居来给老人送上几两肉,他才得以开荤。

不论严寒酷暑,吴乃宜都会来到沙滩上拾荒卖钱。

一个易拉罐才卖四分,吴乃宜背着半人高的大铁丝背篓,捡满一筐瓶子也只能拿到四块钱,他还是日复一日地出门拾荒。

下大雨的时候,吴乃宜就会坐在家门口编织渔网,人老眼花的他织的很慢,两三个月才能编出一张渔网,最后也只能卖到两百块钱。

长期劳作让老人背上长出了嶙峋的骨刺,他每天强忍着病痛出门找钱挣,完全不敢去医院治疗,痛得难以忍受时才去买几块钱的膏药贴一贴。

吴乃宜就这样节衣缩食了好几年,一分一分地慢慢攒钱,然后交给二儿媳田晓玲让她拿去还给债主,田晓玲拿着一沓皱皱巴巴的纸币忍不住掉泪。

老二吴秀全从那场台风中死里逃生,却因为腿部受伤落下了病根,走路一瘸一拐。

但家里兄弟的媳妇们都丢下孩子跑了,留着两个年幼的小女孩孤苦伶仃,全靠老二夫妻两帮忙照顾生活。

老二夫妻两咬牙承受着这一切,为了减轻负担,老二还拖着病躯与妻子出门打工卖苦力、赚辛苦钱,开机床、踩三轮,什么工作都干。

两人没有余力赡养老人,但吴乃宜也在努力挣钱替子还债,这让老二夫妻十分心酸。

几年时光匆匆而过,吴乃宜一家人都没有买过任何新衣服,旧衣裳被浆洗得发白,上面打满了补丁,连几个孙女的衣裳都是捡别人穿剩下的。

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用他的行动,感染到了霞关镇的每个人。

曾经被吴家四兄弟赊账七万元渔具款的黄敬瑞就被感动,几年来从未主动问吴乃宜要过一分钱,倒是吴乃宜屡次跑来还钱,零零总总还了两万。

住在隔壁村的谢月娥几年前从亲戚手里要了五万元借给吴家兄弟,台风过后,谢月娥也不愿再提起还钱的事,自己默默地帮老人还上借款。

她说:“老人让我很敬佩,他不管多难都要守信用,又坚强又厚道。”

霞关镇上的银行工作人员也经常来慰问吴乃宜,他们为身有残疾的吴家老二提供了十分优惠的再次贷款,通过种养殖农贷的低利息方式给予贷款,为吴家人再度站起来提供了一把助力。

县政府还牵头当地的企业帮扶吴家,为老二吴秀全家十七岁的儿子和二十一岁的侄儿提供就业岗位和培训,让他们在自食其力的同时还能帮家里分担压力。

这位背负着生存与欠债、悲痛与艰辛的渔村老人,没有被生活的压力所打垮,却常常在别人的无私帮助和关怀中感动到热泪盈眶。

吴乃宜的事迹终于被传播开来,2010年时,他被评为“感动温州十大人物”和“温州市诚实守信模范”,社会各界开始对老人进行爱心援助,老人孙女的生活费被爱心人士承包,县政府帮他们盖起了一座新房。

在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上,吴乃宜被评价为一个既贫穷又富有的人,诚信就是他最大的财富。

“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身体力行秉持着守信原则的吴乃宜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诚信老爹”。

2011年的除夕,吴乃宜抱着穿上新棉衣的孙女坐在新家客厅里,老人黧黑的脸上露出笑容,皱纹都舒展开,他乐呵呵地说:“感谢国家,感谢社会,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2012年时,吴乃宜一家把欠下的旧债全部还清,还通过在家门口饲养肉鸡和出海捕鱼有了几万块钱的收入,生活终于一点点地转好。

身患绝症仍不忘感恩

一年以后,年过耄耋的吴乃宜开始渐渐感觉力不从心,走路都使不上力气,吃饭也没有胃口,他强忍着想等自己恢复,可是实在受不了,就去开了点感冒药,但情况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吴乃宜最终病倒了,老二硬把他带去医院检查身体情况,最后医生告诉他们一个宛如晴天霹雳的消息:老人已经是尿毒症晚期,肾脏接近坏死。

幸运之神没有眷顾这一家人,还不等老人享福就给他当头一棒。主治医生说病情拖延太久,长期的营养不良使身体状况更差,最佳的治疗时机已经耽误了。

年过八十岁的老人也不适合再换肾,只能通过透析勉强维持生命。

县政府得知后派人组织了捐款送给老人,还安排两名志愿者去病床前轮流陪护。

住院两星期,老人做了十几次血透,体重骤降到四十公斤。

吴乃宜总是说:“不要麻烦好心人,治不了咱就回家吧。”

吴乃宜不愿意为了自己的病体残躯再花钱进去,没过多久就不顾医生劝阻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了三澳村的家中,他不想再浪费大家的心意。

回家后老人依旧食不下咽,每天疼痛地缩成一团,老人缓慢地呻吟着,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只能勉力忍耐。

没过几天,整个人就油尽灯枯,静静躺在床上,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全家人都陆续赶回来看望老人,吴乃宜躺在床上,即使气若游丝也想着教诲小辈们,做人要凭良心,讲诚信,要他们好好感谢和回报曾经帮助过自家的好心人。

2014年1月19号,老人吴乃宜与世长辞,这时距离他的八十五岁生日只差七天,老人还是没能挺过去,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霞关镇。

众人自发在吴乃宜出殡之日来到三澳村为他送行,除了吴家的亲戚,还有本地的爱心人士、基层干部等等。

长长的队伍在山脉上蜿蜒,最前方的吴家老二吴秀全抱着父亲的骨灰盒一步步向下葬点走去,队伍中间志愿者们抬着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市县文明办送来的花圈。

爱心市民们从温州市里驱车赶过来,拉着“诚信老爹吴乃宜一路走好”的条幅走在两侧。

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都出现在了这只队伍中,他们被吴乃宜的高尚品格所深深感动,前来陪老人走完最后一段路。

清理老人的遗物时,衣柜里完全找不到一件体面的衣服,唯一一件黑色棉服还是去杭州领奖的时候,儿媳妇偷偷买给他的,老人得知此事后还埋怨她乱花钱,说一辈子没有穿过这样一百多的衣服。

柜子里还端端正正放着一册账本,上面详细地记录着吴家欠债的条目。

老二吴秀全说,父亲病得神志不清的时候,还在喊着“还钱”。

册子上还有爱心人士捐款的金额名录,老人都清晰地记载下来,在他心里做人一定要有恩必报,好心人无私帮助他,他必须得好好感谢和回报。

现在的社会中,很多人为了谋求功名利禄变得浮躁而虚伪,被各种让人目眩神迷的诱惑所吸引,丢掉了诚信的立身之道。

而吴乃宜老人用最朴实的方式展现出了对诚信的坚守,他在磨难中保持初心,替子还债,人走账不灭,只求问心无愧。

他的生命因诚信而开出花朵,终将流芳百世。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